拜访老朋友拓关系 探索中西部内销路 ——记我会赴陕西省参观考察
* 来源: * 作者: admin * 发表时间: 2011-12-27 0:00:00 * 浏览: 1530
拜访老朋友拓关系 探索中西部内销路
——记我会赴陕西省参观考察
为答谢西安海关关长(原黄埔海关副关长)徐蔚葳一直以来对我会的关心和支持,让更多外商了解陕西省的投资环境,学习先进经验,协助会员寻找发展商机,应陕西省人民政府邀请,我会于2011年11月11日至14日组团前往西安拜访徐蔚葳关长,并参观考察。
是次参观考察活动由会长朱国基担任团长,东莞海关关长(我会顾问)王庆华担任名誉团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益林担任副团长;及常务副会长董长江,副会长李国明、莫志强,常务理事(企石分会会长)刘浩杨,保税物流分会会长李志远,石排分会第一常务副会长王荏根,东莞市凯丰贸易有限公司经理袁少锋,东莞海关办公室科员朱明辉,副会务经理叶凤仪,会务主任肖国林共13人参加。
是次参观考察活动,考察团一行分别得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景俊海,西安海关关长徐蔚葳,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海清,咸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严维佳,以及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有关领导的热情接待和宴请。
在参观考察期间,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景俊海热情接见了我会考察团一行,并详细介绍了陕西省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资源、气候、人才、基础设施配套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使考察团一行对陕西的投资环境有了全面了解。在景省长的倡议下,我会与陕西省商务厅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致力加强沟通和交流,共同推动我会会员企业转型升级,开拓内销市场。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景俊海和西安海关关长徐蔚葳的精心安排下,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在打造中国最大的国际内陆港、世界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以及内陆型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宏伟目标和蓝图,特别是其“大物流”、“大通关”的理念给考察团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让考察团一行看到了其强大的辐射功能和难以估量的巨大发展潜力;了解到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了解到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金融商贸、出口加工、机械制造、军工科技、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服务外包等方面的成熟发展;在拜访西安海关关长徐蔚葳时,得到了徐关长的热情接待,详细询问了考察团一行对陕西投资环境的感受,并表示非常乐意为东莞的外商来陕西投资牵线搭桥、做好服务。同时,我会还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法门寺、乾陵、大唐西市等著名景点,领略了我国的文化精粹。
是次考察活动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和各位团员的积极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团员们一致表示,是次考察活动为他们带来了极为重要的经济和投资信息,并深入了解到陕西地区的地理辐射优势,内陆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和古代文化的精粹所在,他们希望我会继续举办类似的活动,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学习、了解,寻觅发展商机。
附:
西安国际港务区简介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地处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西沿灞河,北至铁路北环线,东至西韩公路,南接西安绕城高速,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扩、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西安国际港务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与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环路相连,核心区距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5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窑村机场就位于国际港务区内,通往园区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与京昆高速、连霍高速、陕沪高速、包茂高速等全国高速公路网紧密相连,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
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开发模式建设实施,由集装箱作业区、综合保税区、国内贸易区、综合服务区(物流CBD)、居住配套区、国家应急物流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城乡统筹建设区等功能区域组成。其开发建设将依托规划建设中的综合保税区和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承接沿海港口功能内移,通过多式联运,成为连结西北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枢纽型国际陆地港口和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全区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20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8200项,其中93%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国家各类产业计划居全国高新区前茅。如今,西安高新区已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成为陕西、西安最强劲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2006年8月,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2008年12月,西安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无锡高新区一起,率先成为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中的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9月开工建设,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发展定位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
截止目前,开发区入区企业2300多家,已有美国可口可乐、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三菱电机、挪威海德鲁、瑞士ABB等23家世界500强企业及中国中钢、中国台湾顶新集团、广东乐百氏、西电公司、西航公司、陕西重型汽车公司、山东得利斯集团等多家大型知名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建厂,初步形成商用汽车、机械电子、食品饮料和新材料为支柱,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随着西安市政府的北迁,火车新客运站的设立,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将在开发区形成。开发区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泾渭工业园、草滩生态产业园、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四个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园区。
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陕西省政府1992年5月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由西郊电子工业园和东郊化工工业园两个园区组成,辐射发展渭滨街道全辖区。2005年5月,被信息产业部认定为西部唯一的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2006年元月,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第三批审核。2008年10月,被商务部确定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园区。
咸阳高新区毗邻省会西安,是未来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陇海、西包、西康铁路,京昆、连霍、包茂、福银、沪陕高速公路,以及规划建设中的西(安)湛(江)、集(宁)昆(明)、盐(城)西(宁)高铁交汇于此,距西北最大的航空枢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5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园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工程地质良好,道路、电力、通讯、供水、热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完善,开发建设条件十分优越,是咸阳科技创新的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和城市建设的示范区。
经过发展,咸阳高新区已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服务机构健全、投资环境宽松,适宜创新创业的热土,形成了显示器件、新型电子材料、新型橡胶、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特色产业体系,成为陕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陕西历史博物馆简介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国“4A”级旅游景点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属国家“七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由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组成,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建筑群体,连廊庭院,参差错落,典雅凝重,气势雄伟,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 馆区占地 6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55600 平方米, 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
秦始皇兵马俑简介
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于1974年由当地农民在打井时发现,随后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是当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秦俑坑坐西向东,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3座坑共计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
一号坑为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为62米,平均深度为5米,面积为14260平方米。地下坑道为土木结构,东西两侧各有斜坡门道5个,南北两侧各有便门两个,立木封堵门洞,坑上以棚木、芦席、泥土覆盖。坑内每隔3米有一道夯土墙,墙间空当处陈列兵马俑,底部铺以青砖。一号坑计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以挖出1000余件。
二号坑位于一号坑的东北侧和三号坑的东侧,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为84米,总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更为复杂,兵种更为齐全,是3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二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陈列大厅,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三号坑在一号坑西端25米处,面积约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门前有一乘战车,内有武士俑68个。从3号坑的布局看,似为总指挥部,统帅左、右、中三军,只是没有建成而已。
武士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过去不少人认为:中国古代的雕塑是南北朝随佛教传入形成的,秦兵马俑的发现否定了这种观点,有力证实秦代我国雕塑已成熟,并在我国雕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从出土的兵器看,成分以铜为主,兼含锡、铅等稀有金属,硬度为HR106度,表面镀铬,反映了我国秦代冶金技术已达到相当高度,大大超过同时代的域外国家。
秦兵马俑为研究秦代军事、文化和经济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它的发掘被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伟大的发现之一”。
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多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1988年,法门寺正式开放并举办了国际性的佛指舍利瞻礼法会。海内外诸山长老及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参加法会。十多年来,法门寺在前任方丈澄观、净一法师的住持下,相继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殿、禅堂、祖堂、斋堂、寮房、佛学院等仿唐建筑。
我会会长朱国基(左)与西安海关关长徐蔚葳(右)互赠纪念品.jpg
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景俊海(左七)、西安海关关长徐蔚葳(左八)等领导与我会考察团合影留念.jpg